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倪根金教授受邀畅谈外语学科涉农融合发展路径与跨学科研究
作者:张婉君编辑:张亚男审核:耿云冬时间:2025-10-07点击:

2025年9月28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广东省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主任倪根金,应我们邀请,以“外语学科涉农融合发展路径与跨学科研究”为题,围绕学科建设、科研选题和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了交流分享,副院长耿云冬主持本次学术座谈。



谈及学科建设,倪根金指出外语学科在农业院校需跳出传统发展框架,通过错位发展打造独特优势。他以在华南农业大学创办历史系的经验为例,表示无论是历史学还是外语学科的涉农融合发展,都需要持续发力深耕某个领域,面对精深知识时积极寻求合作,打破学科与专业壁垒,才能逐步积累经验、提升学科影响力。同时,倪根金强调了“平台”对于支撑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他结合在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工作的经验,分享了平台搭建的具体路径:从推动跨学科合作、建立与其他院系和院校的联系、共享农业史档案等文献资源,到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农业文化研究基地,争取经费支持,为科研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针对师生面临的科研选题难题,倪根金分享了关键思路:选题可以考虑紧扣“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同时要结合专业基础与资源优势。他以广东岭南的柑橘种植史和华南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为类比,启发师生挖掘地方农业资源与外语研究的结合点,主动对接学校与社会需求,形成区域特色研究方向。

最后,倪根金分享了以实践教学赋能人才培养的观点。他建议组织学生参与农业文化遗产实地调研,如深入古村落农耕遗址、农业非遗传承基地。他还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口述史大赛”的经历,阐述了以赛促学、提升学生讲好中国农业故事能力的具体路径。

此次讲座中,倪根金以自身在跨学科领域的教学实践与涉农科研经验,为我们外语学科突破传统发展瓶颈、深入推进具有涉农特色的外语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转型提供了极其有益的指导建议。


【专家简介】倪根金,男,教授,江西南昌人,1962年11月出生。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原所长,广东省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重点基地名誉主任;兼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学术顾问、中国林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广东农史研究会会长、广东邓演达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林业遗产与森林环境史研究中心咨询专家,广东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广东省情专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农林史、广东史和科技文献史等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出版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纵横向课题40多项。在《中国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农史》、《清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出版(含合著、主编)《救荒本草校注》、《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传统农业与乡村社会研究》、《生物史与农史新探》、《农业历史论集》、《博物馆、文化遗产与教育》、《广东通史∙明清卷》、《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广东卷)》等20余部。荣获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2019年)、中国农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各级科研奖励20多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