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学院在人文楼附楼A102会议室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7月集体学习会。学院党委书记冯国林主持会议。
党委委员袁谦发言解读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重点解读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及资源节约等核心要求,强调条例通过刚性制度约束、标准量化、公开透明及监督问责体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统化、规范化,为建设廉洁高效党政机关提供制度支撑。
党委副书记任丹讲解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任丹指出,全体教师要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要重点讲好“劳模故事课”“劳模实践课”“工匠精神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作为学院工会主席,任丹特别指出,工会将切实履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关注青年教职工成长发展需求,通过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让教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副院长秦发兰发言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她结合指示中“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核心要求,强调“十五五”规划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阶段性规划,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关键实践载体。学院需深刻把握规划编制的时代方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将指示精神融入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副院长方红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她指出,新征程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要着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外语学科特点,方红特别强调,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素养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能力。
副院长耿云冬围绕“‘大思政课’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主题开展发言解读。他指出,“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创新,外语教师要立足三个维度落实立德树人使命,提升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一是将专业知识传授与理想信念教育深度融合;二是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拓宽国际视野,培育全球胜任力;三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融入外语教学全过程。
冯国林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主题进行了发言。在作风建设方面,他重点剖析了“舌尖上的腐败”违规吃喝问题的四类典型表现,强调要严格区分正常人际交往与腐败行为,并提醒教职工在假期公务外出期间严禁以学习培训等名义变相旅游或违规吃喝。在精神传承方面,冯国林深入阐释了三大精神的时代内涵,并指出这些精神财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资源,是深化教育改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力。最后,他引用《史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古训,要求教职工要弘扬大别山精神铸就政治忠诚,传承抗洪精神锤炼过硬本领,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守正创新,以实干实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