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外语教育研究所举办语言研究方法工作坊
作者:胡小静编辑:张亚男审核:陈婧时间:2025-04-25点击:

4月23日下午,“语言研究方法工作坊”在必赢242net官网教工之家顺利举行。语言研究方法系列工作坊由外语教育研究所主办,旨在为师生提供语言研究方法的专业指导。在本次工作坊中,我们教师陈婧、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双双、2024级硕士研究生靳雨欣分别分享了定性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元分析和Q方法三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并演示了三种方法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李双双“元分析:量化研究的‘放大镜’为题,介绍了元分析的定义、步骤和注意事项。她以翻转课堂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为例,详细演示了确定选题、文献筛选、编码、数据分析等主要步骤,并强调:“选题是元分析的关键,好的选题需兼具实用性、科学性与创新性;盲目选择该方法有对数据解读片面、研究价值不足的风险。”此外,她还分享了自己使用AI辅助完成文献筛选、原始数据提取等耗时耗力的工作的经验,并表示:“尽管AI在辅助研究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AI的结果,必须加以人工审核,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靳雨欣以从主观到量化:Q方法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为题,分享了Q方法的定义、步骤和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她以Peng(2024)对西语专业学生学习西语动机轮廓的这一前沿研究为例,详细阐释了Q方法的研究设计、实施步骤和操作流程。她强调:Q方法是一种混合研究方法,既能捕捉个体的复杂性,避免群体趋势对个体特征的淹没,又能以丰富的数据信息展示受试者的主观性特征。这是Q方法有别于访谈和问卷调查法的独特优势。



陈婧向师生们展示了定性研究设计的优势及应用方向。她首先对比了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异,指出定性研究的优势在于“挖掘‘为什么’和‘如何’,尤其适用于探索未知领域。”随后,她以自己最新发表的研究“探究中国博士生学术写作中的元认知知识与自我效能感”为例,演示了定性研究的设计思路,并解释了主题词分析这一广泛使用的定性数据分析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互动交流环节,袁谦老师就靳雨欣汇报的Q方法的研究设计进行提问,引发了关于Q排序中如何处理受试者无法确定样本陈述排序的探讨。朱茜老师提出元分析中如果异质性较大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多位师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探讨。

陈婧在总结时指出:“我们不仅是在传授研究方法,更是在传递学术的火种。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在方法创新中找到研究的新突破。”

本次工作坊让研究生对语言研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参与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2023级硕士生纪宜文表示:“此次工作坊的三位汇报人分别介绍了元分析、Q方法和定性研究这三种方法,还通过实操演示了如何将研究方法应用到实际研究当中,这极大加深了我对语言研究的兴趣。”2024级硕士生王统认为:“此次‘语言研究方法工作坊’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分享,我不仅感受到了语言研究的魅力,更学到了实用的研究方法。陈婧老师讲的定性研究部分对我帮助极大,她通过对比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结合自身经验详细讲解了主题分析法的操作步骤,让我非常期待接下来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分享: